命成長的要素,紮根於成長的鄉土。生於斯、長於斯,鄉土亦為個人人格組成的元素之一。每個人對於未來理想鄉土的憧憬,是重建家園、再造下一代鄉土光輝的原動力。

 鄉土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實踐,其目標可分為四方面:(一)增進鄉土文化的認識,並培養保存、傳遞及創新的觀念。(二)培養鄉土活動的興趣,激發學生愛家、愛鄉、愛國情操。(三)培養鄉土問題的意識,養成主動觀察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(四)落實鄉土教育的推展,尊重多元文化,並促進社會和諧。

 由上述目標可以看出,鄉土教育是教導學生認識及了解其所生長的地方,認同其所生長的環境,進而願意獻身鄉土以求改善,並且以開放的世界觀去尊重、欣賞其他族群的鄉土文化。如何去培養學生具有本土化意識及國際觀;一直是慶煌關注的教育課題。

 學校在以往似乎是個較封閉的團體,然而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,學校和社區,以至於與整個社會環境,應該有更密切的互動。慶煌就任局長後,正值許多學校災後重建,而許多資料於搬遷中,散失感亡佚。每所學校本身的歷史,亦見證了社區的變遷。因此,藉著校史的回顧,更能啟發愛鄉愛土的情懷。每一校史,反映出鄉土文化的特色。這些無形的「感情」,才是串連人們回饋和愛護鄉土的力量。

 慶煌盼望本縣教育成為人文教育取向,因此,對於鄉土教育的實施上,有著更大的期許。希望能夠在各鄉鎮成立鄉土教學資源中心,將各鄉的鄉土文化都能彙整、保存,進而建立全縣鄉土教學資訊網路,運用各種e 化資訊保存,以提升鄉土教育的品質。

 教師是落實鄉土教學活動的重要關鍵,教師不但要用心研究、了解學校所在地的「鄉土教材」,且應與地區居民及鄉土特色相結合;教師設計鄉土教學活動,應根據教學目標、教材性質與教學內容,參考其他編輯的輔助教材,考慮學生的能力與興趣、媒體的取得與使用等要素。教師從蒐集資料、田野調查、整理內容、自編適當的教材與自我充實多樣的教學活動,是教學成功的重要關鍵。

 宋朝張載曰: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」校史的付梓,不單只為過去留下記錄,也宣示著新世紀教育的來臨。慶煌感謝為這本校史劬勞付出的工作人員及社區賢達,也希望大家都能更認識自己的家鄉,愛護鄉土,珍惜自然資源和人文史蹟,繼往開來,共創未來更美好的環境!

教育局長的話


 

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局長 賴慶煌